歐陽修《踏莎行·候館梅殘》

候館梅殘,溪橋柳細,
草薰風暖搖征轡。
離愁漸遠漸無窮,
迢迢不斷如春水。

寸寸柔腸,盈盈粉淚,
樓高莫近危欄倚。
平蕪盡處是春山,
行人更在春山外。


作品信息:

名稱:踏莎行·候館梅殘》

詞牌:踏莎行

作者:歐陽修

朝代:宋朝


作品關鍵字:-宋詞三百首 -婉約詩

作品賞析:

【註釋】

1候館:迎候賓客的館舍。
2薰:香氣。 征:遠行。轡:這裡指坐騎。
3迢迢:形容路遙遠而綿長。
4危欄:高樓的欄杆。
5平蕪:平坦的草地。

【評解】

這是一首寫離情的佳作。在抒寫遊子思鄉的同時,聯想到閨中人相憶念的情景,寫
出了兩地相思之情。上片寫馬上徵人。以景為主,融情於景;下片寫閨中思婦。以抒情
為主,情寓景中。構成了清麗纏綿的意境。這首詞表現出歐詞深婉的風格,是其具有代
表性的一首。

【集評】

李攀龍《草堂詩餘雋》:春水寫愁,春山騁望,極切極婉。
王世貞《藝苑卮言》:「平蕪盡處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。」此淡語之有情者也。
俞陛雲《唐五代兩宋詞選釋》:唐宋人詩詞中,送別懷人者,或從居者著想,或從
行者著想,能言情婉縶,便稱佳搆。此詞則兩面兼寫。
前半首言徵人駐馬回頭,愈行愈遠,如春水迢迢,卻望長亭,已隔萬重雲樹。後半
首為送行者設想,倚闌凝睇,心倒腸回,望青山無際,遙想斜日鞭絲,當已出青山之外,
如鴛鴦之煙島分飛,互相回首也。以章法論,「候館」、「溪橋」言行人所經歷;「柔
腸」、「粉淚」言思婦之傷懷,情同而境判,前後闋之章法井然。
唐圭璋《唐宋詞簡釋》:此首,上片寫行人憶家,下片寫閨人憶外。
起三句,寫郊景如畫,於梅殘柳細、草薰風暖之時,信馬徐行,一何自在。「離愁」
兩句,因見春水之不斷,遂憶及離愁之無窮。下片言閨人之悵望。「樓高」一句喚起,
「平蕪」兩句拍合。平蕪已遠,春山則更遠矣,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,則人去之遠,不
能自睹,惟存想像而已。寫來極柔極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首詞上片寫行者的離愁,下片寫行者的遙想即思婦的別恨,從遊子和思婦兩個不同的角度深化了離別的主題。全詞以優美的想像、貼切的比喻、新穎的構思,含蓄蘊藉地製造出一種「迢迢不斷如春水」的情思,一種情深意遠的境界。
上片寫遊子旅途中所見所感。開頭三句是一幅洋溢著春天氣息的溪山行旅圖:旅舍旁的梅花已經開過了,只剩下幾朵殘英,溪橋邊的柳樹剛抽出細嫩的枝葉。暖風吹送著春草的芳香,遠行的人就在這美好的環境中搖動馬韁,趕馬行路。梅殘、柳細、草薰、風暖 ,暗示時令正當仲春 。這正是最易使人動情的季節。從「搖征轡」的「搖」字中可以想像行人騎著馬兒顧盼徐行的情景。以上三句的每一個靜態或動態的景象,都具有多重含義和功能。廖廖數語,便寫出了時間 、地點 、景物、氣候、事件和人物的舉動、神情。
開頭三句以實景暗示、烘托離別,而三、四兩句則由麗景轉入對離情的描寫:「離愁漸遠漸無窮,迢迢不斷如春水 。」因為所別者是自己深愛的人 ,所以這離愁便隨著分別時間之久、相隔路程之長越積越多 ,就像眼前這伴著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樣 ,來路無窮,去程不盡。此二句即景設喻,即物生情,以水喻愁,寫得自然貼切而又柔美含蓄。
下片寫閨中少婦對陌上遊子的深切思念。「寸寸柔腸,盈盈粉淚。」過片兩對句,由陌上行人轉筆寫樓頭思婦。「柔腸 」而說「 寸寸」,「粉淚」而說「盈盈」,顯示出女子思緒的纏綿深切。從「迢迢春水」到「寸寸腸」、「盈盈淚」,其間又有一種自然的聯繫。
接下來一句「樓高莫近危闌倚」,是行人在心裡對淚眼盈盈的閨中人深情的體貼和囑咐,也是思婦既希望登高眺望遊子蹤影又明知徒然的內心掙扎。
最後兩句寫少婦的凝望和想像,是遊子想像閨中人憑高望遠而不見所思之人的情景 :展現在樓前的,是一片雜草繁茂的原野,原野的盡頭是隱隱春山,所思念的行人,更遠在春山之外,渺不可尋。這兩句不但寫出了樓頭思婦凝目遠望、神馳天外的情景,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,正越過春山的阻隔,一直伴隨著漸行漸遠的徵人飛向天涯。行者不僅想像到居者登高懷遠,而且深入到對方的心靈對自己的追蹤。如此寫來,情意深長而又哀婉欲絕。
此詞由陌上遊子而及樓頭思婦,由實景而及想像,上下片層層遞進,以發散式結構將離愁別恨表達得蕩氣迴腸 、意味深長 。這種透過一層從對面寫來的手法,帶來了強烈的美感效果。



相關宋詞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