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棄疾《卜算子 漫興·千古李將軍》

千古李將軍,奪得胡兒馬。
李蔡為人在下中,卻是封侯者。
芸草去陳根,筧竹添新瓦。
萬一朝家舉力田,捨我其誰也。


作品信息:

名稱:卜算子 漫興

作者:辛棄疾

朝代:宋朝


作品賞析:

【註釋】
  1作期同上。此「漫興三首」之三。  上片平敘故實,以李廣和李蔡作比,影射比附,借古喻今之意甚明。下片自賦,一代英才志士,卻歸耕山林,鋤草澆園,令人浩歎不已。結韻語出《孟子》,而反其意用之,不惟憤懣之氣溢於辭表,且是對朝廷用人政策的諷嘲。
  2「千古」兩句:言漢將李廣英勇善戰,功勳卓著。據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,廣與匈奴戰,敵眾我寡,重傷被俘。匈奴人置廣於繩網上,行於兩馬之間。廣佯死,突然躍起奪得胡兒駿馬,南馳以整殘部。李將軍:即李廣,參見前《八聲甘州》(「故將軍飲罷夜歸來」)。
  3「李蔡」兩句:言李廣雖功勳卓著,卻終無封侯之賞。而李蔡人品不過下中,名聲去李廣甚遠,卻得以封侯賜邑,位至三公。事見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。
  4芸草:鋤草。芸:同「耘」。陳根:老根。筧(jiǎn剪)竹添新瓦:剖開竹子,使成瓦狀,以作引水之具。筧:引水的長竹管。此作動詞用。
  5「萬一」兩句:如朝廷詔令舉薦「力田」,則非我莫屬。朝家:朝廷。力田:選拔人才的科目。漢代設「力田」(努力耕作)、「孝悌」(孝順父母、友愛兄弟)兩科。中選者受賞,並免除徭役。捨我其誰也:除了我,還能是誰呢?語出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:「如欲平治天下,當今之世,捨我其誰也。」
-----------轉自「羲皇上人的博客」-----------
這首詞被鄧廣銘收集在《 稼軒詞編年箋注》(編於光宗紹熙五年至寧宗嘉泰二年之間 ),這時辛棄疾正處於人生的低潮時期:因遭小人算計誣陷而被罷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官職,賦閒在江西鉛山縣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別墅。這首《卜算子》就是他這時寫成的。題曰「漫興 」,是罷官歸田園居後的自我解嘲之作,看似漫不經心,信手拈來,實則胸中有鬱積,腹中有學養,一觸即發,一發便妙,不可以尋常率筆目之。此詞通篇都是在發政治牢騷抒發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,但上下兩闋的表現形式互不相同。
上闋用典,全從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化出,借古人之酒杯,澆自己之塊壘。
「千古李將軍,奪得胡兒馬 。」西漢名將李廣四十餘年中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,英名遠播,被匈奴人稱為「飛將軍 」。小令篇制有限,不可能悉數羅列這位英雄的傳奇故事,因此詞人只剪取了史傳中最精彩的一個片斷:漢武帝元光六年(前129),李廣以衛尉為將軍,出雁門擊匈奴。匈奴兵多,廣軍敗被擒。匈奴人見廣傷病,遂於兩馬間設繩網,使廣臥網中。行十餘里,廣佯死,窺見其傍有一胡兒(匈奴少年)騎的是快馬,乃騰躍而上,推墮胡兒,取其弓,鞭馬南馳數十里歸漢。匈奴數百騎追之,廣引弓射殺追騎若干,終於脫險。斯人於敗軍之際尚且神勇如此,當其大捷之時,英武又該如何 ?司馬遷將此事寫入史傳,可謂善傳英雄之神。作者從浩潮以史料中選取這一片斷,是見其匠心獨運。
「李蔡為人在下中,卻是封侯者。」《史記》敘李廣事,曾以其堂弟李蔡作為反襯 。詞人即不假外求,一併拈來。蔡起初與廣俱事漢文帝。景帝時,蔡積功勞官至二千石(郡守 )。武帝時,官至代國相。元朔五年(前124 )為輕車將軍,從大將軍衛青擊匈奴右賢王,有功封樂安侯。元狩二年為丞相。他人材平庸,屬於下等裡的中等,名聲遠在廣之下 ,但卻封列侯,位至三公。詞人這裡特別強調李蔡的「為人在下中」、「卻是封侯者 」,一「卻」字尤值得品味,上文略去了的重要內容——李廣為人在上上,卻終生不得封侯,全由此反跌出來,筆墨十分節省。
四句只推出李廣、李蔡兩個人物形象,無須辭費,「蟬翼為重,千鈞為輕;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」(《楚辭·卜居 》)的慨歎已然溢出言表了。按詞人年輕時投身於耿京所領導的北方抗金義軍,在耿京遇害、義軍瓦解的危難之際,他親率數十騎突入駐紮著五萬金兵的大營 ,生擒叛徒張安國,渡淮南歸,獻俘行在,其勇武本不在李廣之下 ;南歸後又獻《 十論》、《九議》,屢陳北伐中原的方針大計,表現出管仲、樂毅、諸葛武侯之才,其韜略又非李廣元所能及。然而,「古來材大難為用 」(杜甫《古柏行》),如此文武雙全的將相之具 ,竟備受猜忌,屢遭貶謫,時被投閒置散。這怎不令人傷心落淚!因此,詞中的李廣,實際上是詞人的自我寫照;為李廣鳴不平只是表面文章,真正的矛頭是衝著那人妖不分的南宋統治集團來的。
下闋寫實,就目前的田園生活抒發感慨,滿肚子苦水都托之於詼諧,寓莊於諧。
「芸草去陳根,筧竹添新瓦 。」二句對仗,工整清新。上下文皆散句,於此安排一雙儷句,其精彩如寶帶在腰 。「芸」,通「耘」。「筧」,本為屋簷上承接雨水的竹管,此處用作動詞,謂截斷竹管,剖作屋瓦。既根除園中雜草,又修葺鄉間住宅,詞人似乎準備長期在此經營農莊,做「糧食生產專業戶」了。於是乃逗出結尾二句:「萬一朝家舉力田 ,捨我其誰也?」「朝家 」,一作「朝廷 」。「力田」,鄉官名,掌管農事。兩漢時行推薦制,凡努力耕作、成績顯著者,可由地方官推舉擔任「力田」之職。二句言:有朝一日恢復漢代官制,選舉「力田 」,看來是非我莫屬了!話說得極風趣 ,不愧幽默大師 ,然而明眼人一看即知,這是含著淚的微笑,其骨子裡正不知有多少辛酸苦辣 。「捨我」句本出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。孟子曰:「如欲平治天下,當今之世,捨我其誰也?」雖大言不慚,卻充滿著高度的政治自信心和歷史責任感,說得何等壯觀!到得詞人手中,一經抽換前提,自負也就變成了自嘲。儘管詞人曾說過「人生在勤,當以力田為先」(見《宋史·辛棄疾傳》)的話,並不以稼穡為恥,但他平生之志,畢竟還在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,旌旗萬夫,揮師北伐,平定中原 ,「了卻君王天下事,贏得生前身後名」(《破陣子·為陳同父賦壯詞以寄 》)呵!豈僅僅滿足於做一「農業勞動模範」呢?讀到這最後兩句,我們真不禁要替詞人發出「驥垂兩耳兮服鹽車 」(漢賈誼《吊屈原賦》)的歎息了。
南宋腐朽不堪,始困於金,終亡於元,非時無英雄能挽狂瀾於既倒,實皆埋沒蒿萊之中,不能盡騁其長才。千載下每思及此,輒令人扼腕。惟一切封建王朝,概莫能外 ,盛衰異時,程度不同而已。觀辛棄疾此詞,其認識價值就在這一方面。
本篇的寫作特色是,上闋使事,就技法而言為曲筆,但從語意上來看則是正面文章;下闋直尋,就技法而言為正筆,但從語意上來看卻是在正話反說。一為「曲中直」,一為「直中曲」,對映成趣,相得益彰。
又上闋「李蔡為人在下中」、下闋「捨我其誰也」,皆整用古文成句(前句 ,《史記》原文為「蔡為人在下中」,詞人僅增一原文承前省略了的「李」字),一出於史,一出於經,都恰到好處,後句與「萬一朝家舉力田」這樣的荒誕語相搭配,尤其顯得戲謔而妙不可言。格律派詞人視「經、史中生硬字面」為詞中大忌(見沈義父《樂府指迷·清真詞所以冠絕》),殊不知藝術中自有辯證法在,化腐朽為神奇,只要用得其所,經、史中文句不但可以入詞,甚至可以作到全詞即因此生輝。本篇就是一個雄辯的例證。
此前詞人隱居江西上饒帶湖之時,也曾作過一篇與此內容大致相同的《 八聲甘州·夜讀〈李廣傳〉》。該詞為長調,末雲 :「漢開邊、功名萬里,甚當時健者也曾閒?紗窗外,斜風細雨,一陣輕寒 。」風格頗見蒼勁悲涼。本篇則為小令,心境之悲慨不殊,卻呈現出曠達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觀。這充分說明,藝術大匠在構思和創作同題材作品時,不僅非常忌諱炒古人的冷飯,並且不屑重複自己,無怪乎在他們的筆下總是充滿著五光十色,新鮮活潑。



相關宋詞:




發表評論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圖片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