撲面征塵去路遙。香篝漸覺水沈銷。
山無重數週遭碧,花不知名分外嬌。
人歷歷,馬蕭蕭。旌旗又過小紅橋。
愁邊剩有相思句,搖斷吟鞭碧玉梢。
作品信息:
名稱:鷓鴣天 東陽道中
作者:辛棄疾
朝代:宋朝
作品賞析:
【註釋】
1代人賦:代人所作。按:一本題作「東陽道中」。東陽即今浙江東陽縣。考稼軒早年宦蹤,似無緣至此。詞系徵人思家之作,本事亦不可考,不似稼軒自我抒情之作。權置此。以下諸作均系年莫考者。 徵人思家之作,清麗雋永。「山無重數」以下皆山中行旅景色,清秀深幽而又生氣勃勃。結拍遙應篇首,點出懷人主旨,抓住生動細節,以誇張手法畫出一個情意癡濃的馬背相思者的形象。
2「撲面」兩句:一寫閨房,一寫征途,倒裝句法,言黎明拂曉時分,徵人離家上路。征塵:征途上揚起的塵土。香篝(gōu勾):一種燃香料的籠子。水沉:即沉香,一種名貴的香料。
3「山無」兩句:青山四圍,無名花嬌。週遭:周圍。唐劉禹錫《石頭城》詩:「山圍故國週遭在,潮打孤城寂寞回。
4「人歷歷」三句:描繪部隊行軍情狀。歷歷:分明貌。崔顥《黃鶴樓》:「晴川歷歷漢陽樹,芳草萋萋鸚鵡洲。」蕭蕭:馬鳴聲。杜甫《兵車行》:「車轔轔,馬蕭蕭。」
5「愁邊」兩句:不住搖鞭吟詩賦愁,以致搖脫了鞭上的碧玉梢頭。
-----------轉自「羲皇上人的博客」-----------
這首詞中的「東陽 」,即今浙江省東陽縣。據詞題來看,該詞是作者在任京都臨安大理少卿時期,於淳熙五年(1178)因事赴東陽途中所作的。從作品的內容和情調來看,洋溢著喜悅歡暢的情緒,這在辛詞中是不多見的。由此看來,此詞是寫景抒情之作,富有詩情畫意,五彩繽紛:有碧綠的青山、嬌艷的花朵、行人歷歷、征馬蕭蕭、旌旗小橋、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。讀完此作,就好像隨同詞人進行了一次春天旅遊,令人耳目一新。
上闋頭兩句,點明了地點 。交代了詞人的行蹤。
它描寫了詞人一行,離開京城臨安,乘坐馬車向東陽進發。「香篝」,是薰籠。「水沉」,是一種香料,即沉香。「香篝漸覺水沉銷」,是借薰籠裡的香料逐漸燃燒殆盡,來寫行路時間之長,從而暗示行程的遙遠,前後兩句,相輔相成,對應有致。三、四兩句,以歡悅抒情的筆調,描寫特別令人喜愛的碧綠的山峰,盛開的花朵。這是詞人舉目所見的,並非是有意捕捉,卻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風光,逼真地描寫出來。筆法自然,不假裝點 ,頗有「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飾」之妙。
「山無重數週遭碧」,是從劉禹錫「山圍故國週遭在」(《石頭城》)的詩句脫化而來的。「山無重數」,是重重疊疊的山峰 。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鬱鬱蔥蔥,綠得可愛。「花不知名分外嬌」,謂野外不知名的野花格外嬌嬈。詞人在另一首詞裡說:「城中桃李愁風雨,春在溪頭薺菜花。」(《鷓鴣天·代人賦》)可見,詞人喜愛自然美,不喜愛矯揉造作之態。這裡正顯露出詞人的審美和情趣。
上闋描寫自然景色,下闋描寫生活畫面。它的筆調越發悠揚,畫面更加生動形象。「人歷歷,馬蕭蕭,旌旗又過小紅橋」三句,描寫詞人一行 ,催馬加鞭,向東陽行進的畫面。」「人歷歷,馬蕭蕭」兩句,由於使用了兩對疊字,因而大大加強了詞作的生動和韻味。
「人歷歷」寫行進在道路上的一行人,歷歷在目。「馬蕭蕭 」,寫駿馬嘶叫之聲。「旌旗又過小紅橋」一句,是描寫動景。詞人一行打著旗號,一路浩浩蕩蕩,頗為引人注目。最後兩句抒情,表現出詞人由於極為興奮和喜悅,便一邊吟詩,一邊催馬加鞭地向東陽進發。青山綠水之間 ,一路吟聲鞭聲,那情韻真令人神往。
由此可想而知 。詞人此行,一定是很高興的,否則,他怎麼會如此呢?這裡用「愁邊」二字,與詞人另一首《丑奴兒》裡「都將今古無窮事,放在愁邊,放在愁邊」中的「愁邊」二字不同 。「愁邊剩有相思句」,是說詞人搜腸刮肚,構思吟誦的詞句。很明顯,這裡所謂的「 愁邊 」,並無愁苦之意,而是思索的意思。「相思 」,一般指對所鍾愛的人的思念,這裡是表示在構思美好的詞句。「搖斷吟鞭碧玉梢」,寫得更是有聲有色,把詞人揚鞭吟哦、疾速前進的得意神情,逼真地再現出來 。「碧玉梢 」指馬鞭用碧玉寶石飾成,比喻馬鞭的華貴,以增添字面的美感。
從整體上看,這首詩的畫面優美,意境廣闊,自然景色與生活畫面緊密結合 ,靜景與動景渾然一體,令人賞心悅目,玩味不已。